(声明:本资料转载于中国青年网)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动实践中闪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综述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7日电(通讯员刘业兴)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有这么一群西农大学子,他们活跃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有的奔赴延安、井冈山、照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重走红色路线 接受革命教育”学习实践活动;有的走进各级政府机关开展上岗见习,体会工作氛围,了解工作职能,学习工作内容、程序;有的走入秦岭保护区,开展科技支农、环保宣传行动;有的走入农村基层,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活动……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点亮了学生的暑期生活,引导了他们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重走红色路线 接受革命教育
为了引导团学干部及青年学生骨干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的精髓。7月18日至8月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10名团学干部分赴延安、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了“重走红色路线 接受革命教育”学习实践活动。
在延安学习实践期间,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实际运用能力,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延安大学校史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及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并集中观看了大型红色题材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还围绕“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等主题进行了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和欣赏反映延安精神的舞台剧,学员们纷纷受到强烈震撼。来自生命学院2012级的肖广军同学感慨道,延安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领略到了中共领导人、知识分子、国际友人在延安时期体现的闪光人性,了解了革命先辈是如何在困境中成长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了解到他们是如何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井冈山学习实践期间,学员们分别接受了《学编红军草鞋》、《井冈练兵》、《争当排头兵、急行军、重温三大纪律》等体验教学。还先后赴小井红军医院、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角楼和黄洋界等开展现场教学。路途遥远,远不过学员们对革命先迹的憧憬之心;车程颠簸,颠不散学员们对红色革命的敬畏之情;三湾改编,勇于创新;井冈练兵,练就本领;祭奠英烈,忠魂永存。访毛主席故居,八角楼的一根灯芯照亮了整个民族革命道路;走挑梁小道,烈日炎炎阻挡不住青年学子们攀登的步伐。一位带队老师在学习总结里动情地谈到,“此次井冈之行,让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精神和灵魂洗礼。信仰比生命更重要,为了不灭的信仰矢志不移,百折不挠,四万多革命者用鲜血点燃中国革命的火种,用生命指引中国革命唯一的正确方向。巍巍五百里井冈, 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如今时过境迁,当代青年更应铭记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继承井冈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创造无悔人生!”
省政府里来了西农大见习大学生
暑假期间,学校6名同学被选拔到陕西省政府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见习活动。在见习中,该校学生切身感受和体会政府机关的工作氛围,了解政府的工作职能,学习工作内容、程序。在省信访局见习的林学院2012级王昊伟同学深有感触:“一个月时间不长,但弥足珍贵。见习过程中,工作内容虽然主要是取信拆信、装订登记、整理批件、网上登信、起函交办、转送投递等琐碎事情,但我依然很有成就感,因为我接触到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务。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以前一直觉得很“神秘”的公务员的真实工作与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也不是人们所说的“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很大,经常也要熬夜加班。”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这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对政府、社会、公务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与想象的一杯茶,一份报纸,一整天不同,我看到的是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与想象中的循规蹈矩和尚撞钟不同,我听到的是指导老师跟我分享他对工作的愿景和他说觉得时间都不够用。在省政府见习的这个夏天,我们始终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精神,认真完成工作。或许时间还太短,或许我们还不够专业,但是在这里收获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我们未来职业道路上的一笔财富。”在省农业厅见习的人文社会发展学院2012级李津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今年暑期,该校大学生到政府机关见习活动得到进一步拓展,参与见习学生人数增多,见习政府机关范围也逐渐扩大。除参与省政府机关见习外,该校还有58名同学参加了铜川市、榆林市、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杨陵区政府的见习活动。
青年使者 十年历程
2015年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以“绿动秦岭,行动在我”为口号,有120名师生参与,组建了7支服务队,分赴秦岭6个自然保护区和渭河流域,开展为期10天的科技支农、社会调研及环保宣传等活动。为了把最新的现代农业科技带到秦岭大山深处,该校还组建了由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支农博士团,以培训讲座、入户指导的形式进行学科产业扶持。
赴观音山服务队的任务之一是回访中蜂烂子病的治愈效果。2014年,观音山地区中蜂烂子病情况十分严重,直接导致蜂蜜产量下降。服务队邀请该校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刘同先教授手把手地指导村民防治烂子病。今年暑期,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支农的实际作用,服务队对龙草坪村第六组的蜂农进行入户回访。在农户的家里,队员们详细地询问蜂农取蜜频次、产蜜量、病害程度等信息并做记录。农户们普遍反映,去年得到该校专家技术指导后,蜜蜂的数量、产蜜量、抗病害能力等都有明显上升。蜜蜂是我质量好了,收入就有了,农户就开心幸福了。
在佛坪县境内的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志愿者们帮扶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村民谯智。49岁的谯智,多年前就开始种植牡丹,但一直以“药用”的方式在市场买卖,一年卖牡丹种子可收入七八百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的到来,给他带来的新的理念,即可以种植新品种油用牡丹,收益翻倍。谯智得知此后表示,未来生活看到了新希望,有了新方向。
志愿者们表示,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与他们一起深入生产实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志愿者向广大农民提出了自然保护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现在秦岭周边农民改变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农业作业方式,引入了蜜蜂养殖、农家乐、中草药种植等可替代生计,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看到这样喜人的变化,大家都很开心。
给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中国梦快乐飞翔
为了让留守儿童们少一些孤独,用同学的爱心替代父母的关爱,该校后稷学子关爱教育团队在渭南富平县进行了爱心支教活动。为了这次支教,志愿者都精心准备了独具特色的教课内容。为了激发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在绘画中享受梦想快乐飞翔,志愿者为留守儿童组织了两次《给画笔插上翅膀,让梦想自由飞翔》的绘画比赛。
孩子们的梦想是多彩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思维在天上人间自由穿越。渭北高原是贫瘠干旱的,而留守儿童心中的家却是美轮美奂的;花草吐芬芳,鱼儿水中荡,爸爸妈妈伴身旁。有的孩子画笔下的太阳长着满头卷发,她说太阳是地球的妈妈;有的孩子为了使家乡不再酷热,倡导人人保护森林。一个7岁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想象绘制出一张《抗战地图》,里面有监狱、炮楼、军火库、坦克、战场、战壕、地雷和作战路线等。孩子的梦想是打败敌人,保家卫国。
结束时一位志愿者感慨到:我们希望留守儿童能够敞开心扉,拓展想象,给画笔插上翅膀,通过绘画让梦想快乐的飞翔。反观中国教育现状,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刻不容缓,我们希望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的平台。培养孩子想象力,践行美丽中国梦,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博士团走进田间地头 农民脸上展笑颜
“终于把你们这些专家们给盼来了”,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商洛的农民朋友们对该校博士专家团的欢迎。据了解,该博士专家团由该校党委副书记马建华带队,13名专家博士组成,涵盖了动物营养、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蔬菜栽培生理生态技术、食品安全、食品检测、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核桃育种等领域,分成四个小组前往山阳、丹凤、洛南、商南开展科技支农活动,助力商洛美丽乡村建设。
博士团来到了山阳县,与养猪专业户代表和陕西正大有限公司等多个涉牧企业代表举办了现场技术交流会,专家们耐心细致的一一解答了养殖户们的技术难题。随后,专家还深入养殖户,猪圈旁边开“处方”,现场指导养殖户如何科学、规范化养殖。当地养殖户反映,“终于把专家们盼来了,以前我们养猪光赔钱,走了不少弯路,正是有了专家们的指导,才能养好猪,提高收入。”
在丹凤县棣花镇万湾村,专家们认真考察了以发展种植水杂果和休闲农家乐为主体产业的实际况,?仔细查看了万香湾园区和大棚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询问了园区的规划、土质和管理状况,认为生态餐厅的观赏植物及园区的地被植物在种类、数量和布局方面需要改进,建议从调整规划和补充植物种类着手,通过改善土质和加强养护,逐渐完善植物栽培方案,提升园区和大棚的景观效果。
在洛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技术讲座时,一位核桃种植户听到专家来到村里后,急急忙忙跑到村委会来听讲座,学到了病情防治的相关知识后,该核桃种植户表示“真是小办法解决大问题,没想到在树上挂个糖醋水袋就能解决病虫害问题,专家们真是经验丰富,有好办法。”博士团的专家们还来到洛南县巡检镇考察了油葵、核桃产业,专家们建议当地镇政府牵头实施油葵统一回收制度,建立油葵深加工工厂,在保障种植户利益的同时,实现政府财政增收。
绿色环保中国梦 青春脚步来践行
迎晨曦朝阳出营,踏落日余晖而返。在渭河两岸、田间地头,一名名热爱环保的大学生志愿者,怀揣着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渭河,保护母亲河的美好愿望,用自己坚实的脚步丈量渭河两岸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的幼苗。这些青年正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义务环保协会组织的大学生绿色营的正式营员。
从7月29日到8月13日的十五天时间里,营员们徒步或骑行经过了渭河沿岸杨凌、扶风、陇县、千阳县等5个县市,6个林场和生态园,考察河道总长360公里,重点调研了河流水质污染、河道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工农业发展状况,对沿岸的发电厂、挖沙厂、环保建材厂进行了调查采访,了解了其生产流程及环保措施。十五天,营员们多次去水利局、环保局、渭河管理站、城建局、林业局、市县的政府办公室进行访问,他们亲身实地了解到渭河流域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关部门对于绿色生态渭河构建的部署;十五天,他们先后到达了陇县及其周边乡镇的20多个村庄进行调研,走访了2000多户人家;十五天,他们举行了5次广场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了解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小知识,还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在生活小事中践行环保,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十五天里,他们顶着烈日,汗流浃背,探寻的步伐依然稳健;十五天里,一群人起早贪黑沿着千河流域一路骑行一路调研,走遍了丛林山涧只为寻得最真实的资料。就这样,绿色营营员们通过民访、政访、河道考察搜集了一份份真实客观的民间资料,亲身实地了解渭河以及其支流的环境状况。
该校大学生绿色营“保护母亲河”活动连续开展14年以来,一批批的大学生志愿者继承着老营员们不辞辛苦,勇于探索的精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使命感,更发扬了农林科大学子”诚朴勇毅“的校训风范。他们把绿色思想播种下去,把环保意识唤醒起来。当然,“开展环保实践,唤醒绿色意识”正是他们一直秉承着的环保宗旨。
践行“八字真经” 投身“四个全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书记曹军会介绍,为引导广大同学自觉自发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今年暑期学校组织开展了以“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为主题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往年相比,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知识和科技含量更足,实践内容更加务实,参与师生人数更多,共集中组织了180支实践团队,走进农村、深入社区,行程遍及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湖南、山东、重庆、江西、安徽、贵州、北京等10多个省市、80多个县区、600多个乡村和社区,参与学生2000余名,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为学生搭建锻炼成长和服务社会的平台。
coupons for cialis printable
read cialis coupon 2015
coupons for cialis printable
open cialis coupon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