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智库文摘

家教文摘
150智库文摘家教文摘
专题新闻
155智库文摘专题新闻
十大抗战英雄
157智库文摘十大抗战英雄

有藏书的家庭,孩子更容易考上大学

作者:高子阳,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5.21    点击数:9985    

看大人、读小孩、思阅读,你会发现大量阅读还是相当难的。为什么呢?

一是无数的大人从未有过大量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幸福感,但他们却非常清楚“做题多少直接与得分多少有关”。大人们因多做题而考上了好的初中、高中、大学,怎么可能不让一代接着一代地继续多做题呢?大人不能做到多读书,想让一代又一代孩子主动多读书,可能吗?而当下无数的大人童年时期,父母没有陪伴他们读书,那时候的父母也没有大量阅读的意识,通过考试自己有了较好的工作并做了父母后,想有陪伴、多读的意识与行动,同样是极个别的人能做到。走进一所又一所中小学,看看有多少老师做到了大量读书。校长与一线老师都清楚,一所学校有两三位老师爱看书,这所学校很容易成为名校,多少学校连一位真爱读书的老师都找不到。

二是小学阶段的测评让大量阅读无法推行。研究世界多个国家、地区的阅读,定能发现一个规律,12岁之前是大量阅读的黄金时间。在这个时段,我们的学生在干什么呢?看看我国多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所命的小学语文测试题,就会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做什么。“字词的考核”“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理解题,其中一题必须源自所学课文”,根本看不到任何考整本书的题。而这三类题所占分值达到五六十分,丢其分必然影响绩效工资。所以,无数的老师会把大量精力集中在“死记硬背”上,用在反反复复的默写上,所用时间让人震惊,如此测评理念引导下的语文教学,学生哪有时间去大量阅读?而如此之教,必然有充满着欺骗性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分数。小学阶段的确也有个别老师开展大量阅读实践,据笔者所知,没有哪位能考过“死记硬背”型老师(大量阅读与死记硬背,不可能同时发生),虽然这些老师所带的学生初中、高中等未来的分数、素养会很高,但急功近利型的小学管理者们没有哪位允许这类老师存在于自己主政的学校,读那么多书还考不过人家,这样的读书不要也罢。

三是有一组数据很多人不知道。笔者在李家同先生著的《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一书中读到:“美国内华达大学有一个研究报告,研究调查的对象包括了27个国家、共7.3万名学生,目的在于调查他们受教育的时间长短。调查发现,家中有藏书的孩子,大学毕业的比率比起家中没有藏书的孩子,多出了20%。另外,家中藏书量若超过500册以上,孩子受教育的时间也平均多出了3.2年。”这显示出家中藏书的多寡和孩子受教育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关联。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每个家庭收入的多寡,是影响孩子受教育长短的原因之一,世界各国皆然。研究人员麦坎还指出,“在中国大陆,家庭藏书超过500册以上的家庭,孩童接受教育时间比没有的家庭平均多出6.6年;在美国,同样的情形下,则多出2.4年。”笔者给数万名家长讲过这组数据,让很多家长惊讶。我国城里的学校,能买得起500本书的家庭,肯定超过90%以上,但多少家长,宁愿花巨资让孩子上各类补习班,也不愿意将这些钱变成书,也不愿意给孩子准备一个大书柜,我告诉家长们大量阅读胜过无数的补习班,没有哪个相信;城乡接合部及农村的学生,肯定有不少买不起这么多书,但让每个班级拥有三四百本书,校长只要愿意,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弱势群体的读书历来是个难题,对于富人来说,很容易让孩子拥有百千万本书,而弱势群体的孩子想拥有几本书都是奢侈,如何让他们大量阅读?这是读书方面的精准扶贫。

大量读书,多少算大量?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答案非常明确。小学不读,初高中没有时间读,大学再不读,重复了数千年的名句又有何意呢?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获得者;原文标题:大量阅读为何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