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政策理论

论文
153政策理论论文
政策文件
154政策理论政策文件

放下手机,也是一种家风

——玩手机,是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6.04    点击数:8736    

放下手机,也是一种家风

——玩手机,是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

大家翘首期盼的手机管理话题终于来了!作为老师,我被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或者家长们问过无数次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整天玩手机,成绩下降,精神萎靡,您是老师,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当时我一时间也是不知道如何回答,但不说两句又觉得身为老师答不好这个问题有点尴尬,于是使劲地挤出一些零乱的东西,效果泛泛。其实,学校教育者们如果碰到一起,也有一个必问的问题:你们学校是怎么管理学生手机的?可以说,当前的中国,普遍得了“手机焦虑症”,不仅是家长、老师和学校为此头疼不已,其他人也是为无法摆脱手机的控制而烦恼。后来,我查阅资料、思考、总结、请教,得出了一些可行的经验,今天,我站在“家庭教育家风营造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玩手机对孩子成长的四个危害

第一是破坏专注力。据调查,人们平均每4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我们乐观估计将它乘以2,假如平均每8分钟看一次手机,这意味着人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这种无法长时间集中精神做事、思考、探究的现状,会导致人们因对某个问题缺乏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而变得肤浅、浮躁。巴菲特和盖茨等人都把专注力看成是成功的必备因素,但是现在,“专注力”正在成为稀有的东西。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专注力是孩子们提升能力很关键的因素。沉迷手机的孩子很难在学习上进行持续的、深入的思考;而没有深入思考,浅尝辄止是无益于成长的。

第二是破坏现实感。玩手机,除了浏览各类混杂的消息,就是低头打游戏。游戏为什么吸引人、容易上瘾,这里有个心理学的知识需要普及。比如王者荣耀,游戏设计者每隔十分钟就会给人们提供一个兴奋点,让你在心理上感觉刺激、爽一把,然后你紧接着就会越玩越起劲,不断追逐兴奋感,直到恶性循环,彻底上瘾。再比如吃鸡游戏,每三分钟就有一个兴奋点,更是叫人欲罢不能。可以说,虚拟世界中的兴奋点是非常密集的,然而现实世界中呢?现实中的兴奋点与虚拟世界相比,密集度是相当低的,所以还未成年的孩子们在自控力弱、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呈现出向虚拟世界一边倒的态势,而这正中游戏设计者的下怀:要的就是你天天玩、时时玩,他们才赚得盆满钵足。而更加致命的是,沉迷游戏的孩子对现实生活提不起兴趣,生活能力逐渐萎缩,甚至不能直面现实。

第三是破坏人际关系。孩子一旦爱玩手机,父母必然恐惧担心,着急上火,或直接干涉,拔网线、砸手机,争吵责骂;或到处寻方找策,一想起来就暗自垂泪,为孩子未来担心;或怒其不争,反复劝说无用后,干脆听之任之。处在压力之下的孩子,不管在手机中获得多少乐趣,一旦面对现实,立马觉得压力特别大。这是大多数沉迷手机孩子的生存状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己意愿与家长意愿的矛盾,使他们处在一个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而且由于长时间和手机相处,导致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心智水平偏低。

第四是破坏身体健康。以前的很多老年病现在都成了青春病,年轻化了,比如颈椎病,比如骨质增生,比如眼病,就和低头、固定姿势玩手机有很大的关系。我曾经找朋友和我做过一个测试,30岁的两个人,一周之内不加节制地使用手机,出现了严重的脖子僵硬、头疼等亚健康症状;再接下来一周控制使用手机,症状消失。很多未成年孩子会说,我们怎么没感觉到身体不舒服?那是因为你们沾了青春的光。青春期生活习惯不良造成的很多疾病会暂时隐藏起来,成年之后就会爆发。

要坚信放下手机是可以做到的

如何把孩子从手机里拉出来,借用一句流行语——相信过程!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去做,经历一段过程之后,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首先,理解和接纳。理解和接纳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作为家长,要换一种认识,不要再去粗暴地制止,而要认识到手机问题反映的是孩子对它的精神依赖。本着耐心,循序渐进,给孩子一个放下手机的过程。对于我们看不惯的东西,也许深入了解其中的趣味和吸引力,会获得不错的效果。比如,孩子喜欢听手机里的音乐,那我们就跟着一起听一听,说不定你同样会爱上他爱的音乐,这时候一起聊聊歌星和音乐,听孩子讲一讲你不知道的歌星的奋斗史、音乐背后感人的故事,一是可以跟孩子交流感情,二是满足了孩子的倾诉欲,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岂不是其乐融融、两全其美。

其次,让生活精彩起来。心理学上有一招叫做“转移注意力。前面说过,沉迷手机的孩子潜意识中认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兴奋点,所以才把注意力放到了手机里。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更加精彩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里来,比如:一起策划一次全家运动、一起做一件手工或者其他物品、一起练习书法、拉着孩子的其他朋友一起组建乐队并上街演出、一起组建家庭兴趣小组、一起读一本书等等,类似这样的活动形式真是太多了,家长们可以自由选择与策划,并设法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尝到甜头,增加孩子们投入生活的乐趣。现实生活有乐趣了,有事做、有方向了,他们就会合理使用手机,甚至放下手机。

第三,大人先放下手机。言传不如身教,如果大人整天打游戏或者在孩子面前无所事事玩手机,你再怎么训斥孩子——去,去读书去,你觉得会有效果吗?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身体力行,放下手机,陪着孩子一起做更有意义的事。有一次,我路过小区的儿童玩乐区,刚好来了一条重要信息,我拿出手机坐在旁边的石凳上回复了一下,没想到旁边一个大概不到两岁的小孩子跑到我身边,指着我喊:爸爸,爸爸!我丈二和尚,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我明明是个女人,怎么成了你的爸爸了?这时他的妈妈追上来了,这位妈妈笑着说,孩子的爸爸经常在家玩手机,所以孩子就认为这种盯着手机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爸爸。所以,要让孩子改变,大人先改变自己。

第四,让手机变成工具。手机最原始的功能,就是一台集合了很多用途的工具。只不过人性的弱点导致了现在这种颠倒的现象:手机用人,而不是人用手机!如果我们恢复了它的工具属性,也许情况会好一点。比如,我们可以用手机制作思维导图,用手机做作业,用手机绘画,用手机制作有趣的视频、动画,用手机记录、做笔记、写作,用手机管理时间等。当手机的工具功能被放大之后,它的娱乐功能就会淡化,孩子们就不是在沉迷,而是在利用手机进步、成长。这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不能使用手机,而是要看你在用手机干什么。

戒掉手机瘾秘密武器其实就在手机里

最后,我要拿出终极杀招——用手机管理手机。让我们先来看360手机用户调研中心324日发布的《智能手机依赖度调查报告》中的一组数据:48.3%的人超过0点还在用手机;每台手机平均每天解锁屏幕122次,最猛者850次,也就是平均每小时35次;13.7%的女性每天自拍10-20次。也就是说,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高中生、大学生、白领、上班族等,几乎是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上课玩手机、上班玩手机、睡觉玩手机、上厕所也抱着手机!据此,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低头族面临的不仅是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他们面对的还是欲罢不能的精神焦虑莫名其妙的依赖症,整天拿着手机的人,手机带给他们的并非就是快乐,恰恰是放下手机后,他们才能快乐、舒适、轻松。

如何放下手机呢?使用手机里的秘密武器——“远离手机APP,督促自己养成不依赖手机的习惯。比如:Forest(专注森林,又叫种树),打开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搜索“Forest”下载即可。这款APP是这样使用的:

 

1.打开APP,设定时间(一次最长2小时),点击开始,然后锁屏,开始专注做自己要做或者该做的事情,或者做些休闲的事情,总之就是不看手机找事做。当你不看手机的时候,你种下的小树苗正在一点一点地长大。

 

2.你可以选择自己想种的树的类别,有落叶松、樱花、柠檬等各种树型,这样你可以尽可能把自己的森林种得美丽些。每种树都要用你不看手机换来的积分去换,不看手机的时间越长,你可以选择的树的类型就越多。

3.如果你中途没忍住看了手机超过30秒,你种的树就会死掉。图中没长叶子的树就是死掉的树。

 

4.当你种好了一片森林,而又没有太多死树时,你就会感到欢喜,体验到成功的滋味,有一种战胜了自己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爱上种树,也就形成了习惯。

 

5.这款“远离手机APP”还有其他很多功能,比如可以统计一天或一周不看手机、专注做事的总时长数据等,方便我们监管自己;比如你可以建房邀请亲朋好友一起种树,房子里只要有一个人中途看了手机,所有人的树都会死掉,这样可以督促大家守规矩、负责任、专注完成一件事。其他功能请大家自行摸索,这里不详细作介绍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使用,也可以自己带头使用,或者全家一起进行种树竞赛,谁赢了做一点小奖励,或者输了的承担一定的义务等,可以玩出很多花样,但不论你怎么玩,再也不会依赖手机了。

利用“远离手机APP”软件强制戒手机,还有更狠的招数。比如还有一款锁屏“孵小鸡”,在设置时间内专注不玩手机,即可孵出一只小鸡,若你想中途放弃专注,它会提醒你,“放弃后,未孵化成功的小鸡将被扼杀在鸡蛋中”,这时候,你便生出犹豫,开始“继续专注”了。再比如ShhhhAppD etox等,都可以使用。

最后,希望家长、孩子,包括其他一切有手机烦恼的人,都能够战胜自己,合理使用手机,该放下时果断放下,专注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让放下手机成为一种家风,相信你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使自己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