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智库文摘

家教文摘
150智库文摘家教文摘
专题新闻
155智库文摘专题新闻
十大抗战英雄
157智库文摘十大抗战英雄

家长谈家风︱做好这一点,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0.22    点击数:9204    

女儿是我师

梁英丽

我家女儿刚满16岁,回顾这些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我感觉到自己也在一步步地成长着。虽然这个成长过程显得缓慢了些,但结果还是让人挺欣慰的。

1

说来话长,因为女儿的性格从小有点“倔”。记得孩子才三岁左右的时候,我想给她买个帽子。帽子挑好了,价钱也谈拢了,让她试的时候,她哭闹着死活不戴,还在口里念叨着:“我家里还有两个呢……”卖帽子的人很惊奇,说:“没见过这样的小孩,别人都是哭着闹着让大人买,你的小孩却不让人给他买,真少见。”她哭闹时正好是下班时间,人们纷纷围观,窘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小学毕业上初中选择学校,她也和我们发生争执,最后只能按她的想法做。刚上初中不久,我们就发现孩子所在的班级氛围不好,影响学业。为了孩子,我们决定给她调班,去班风和师资都不错的八班,一切都安排妥了,可她就是不去,说我们是走后门,她做为班长没脸走出教室的门。

那个时候,我们夫妻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很糟糕,几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常常惹得我们很生气,有时将她爸爸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说他不管了,让孩子自生自灭。但一觉醒来,想想孩子是自己的,气就消了,于是乎,该干嘛干嘛,叫起床、做早餐仍不耽误。偶尔看到女儿的作文,从她的文字里看到她也在进行着深深的反思。感觉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她也很痛苦。这又让我们很感动。我们和孩子就这样不断磨合着。

2

作为父母,其实我们的内心非常焦虑,面对一个“倔女孩”,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养她呢?这是萦绕在我们夫妻内心长达十几年的一个问题。由于种种原因,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没有找出很好的答案。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反思与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还好在女儿初中毕业之前,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了这样一个心理学效应: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会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成人心态教育孩子;然而,很少有家长知道,适当地向孩子“示弱”,更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这就是“示弱效应”。如果我们家长也掌握了“示弱效应”,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或者让孩子做我们的“小老师”,那就相当于掌握了家庭教育的一把利器。

也许有的家长觉得不可取,认为家长怎么能向孩子示弱,那孩子还不上天了?其实,向孩子示弱,好处多多,尤其比较适合孩子“很倔”的家庭。看到这里,我和丈夫决定试一试。

3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有很多缺点,父母并不是掌握真理的人、也不是教育家,所以并不需要让孩子事事都按照我们的意愿来。所以要“示弱”。有一段时间,女儿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指出父母的缺点:通过作文写出来。我们成为她作文中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有以爸爸粗心烧坏水壶为原型的《粗心的爸爸》,还有劝告我健康娱乐的《妈妈,我想对你说》,让我们读后脸红不已,主动向她承认缺点,并保证以后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们平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主动去请教女儿。她一边拿着字典,一边在我们面前讲解,充当我们的老师,我们在她的讲解下分清了前鼻音、后鼻音;分清了韵母和声母等等。有时候孩子来请教数学题,我们即使是会做,也假装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最后说不会,女儿这时就会说,没事,让我学会了来教你们。

渐渐地,我们夫妻已经习惯了女儿“教我们”。拥有了这个基本的“示弱心态”后,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渐渐融洽了起来,吵架的事、蹬鼻子上脸的事越来越少了。孩子做为孩子成长着,我们做为家长也和孩子一同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