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新闻在网上热传——
依据广东省教育厅最新出台的校园欺凌治理方案,给别人起侮辱性的绰号属于校园欺凌。
据报道,最近,广东省教育厅官网公布13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学生欺凌的预防、种类、治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也属欺凌;在社交媒体上传被欺凌者受欺凌图像的属严重欺凌行为!
同时,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进行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
在学校里,取绰号其实是一件不难见到的事。很多人被同学取过绰号,也有一些孩子在上学时给别人取过绰号。但是怎么界定是否是侮辱性绰号呢?老师到底该不该管?如果要管该怎么管呢?
给他人取侮辱性绰号被列入校园欺凌,网友支持
起绰号、被叫绰号,每个人的童年都可能经历过、看到过。
不论出发点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绰号的确带有“侮辱性”,会给当事人带来莫大的心理伤害。
对于此政策,网友纷纷表示支持,因为保护孩子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什么样的绰号被算作侮辱性绰号
其实这时,也会有人提出疑问了。其实很多绰号也可以来源于好朋友之间的调侃呀,是一件可以增进感情的事。
杭州某小学家长韩女士曾经在朋友圈晒出了一篇儿子的习作,作文题目是《取绰号》,写了自己和好朋友之间互相取绰号的乐趣。因为取绰号这件事,儿子和几位同学感情特别好,每天都想去上学,和他们一起玩。
韩女士说,绰号都聚焦在对方身上的优点,所以看到儿子这篇作文时,她觉得是同学之间开开玩笑,无伤大雅。
其实侮辱性质的绰号,大多是指聚焦对方缺点、恶意的绰号,会对同学、朋友造成伤害,取这种绰号是不可取的。
在现实中,究竟如何判断呢?除了一些明显指向缺陷、带侮辱感的称呼,遇到比较难以界定的绰号,需要老师在处理过程中,了解被起绰号的学生的心理感受,也要了解给别人起绰号的学生的想法,多方考量,给予引导。
取绰号这件事,老师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
老师在班级的管理中,经常会被学生告知各种细碎的同学相处之间的事情。在这些事中,哪些事应该“云淡风轻”式的引导,哪些需要态度明确的制止,其实,是非常考验老师的经验和智慧的。可以说,老师的处理方式,有时看似并非大事,但其实会给学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关于绰号这件事儿,就尤其明显。
比如,中教君的一个朋友就曾说:“自己学生时代最受伤的事情就是,自己被起了绰号,本来自己觉得没什么,就是大家叫着玩儿,结果老师听到了,在课堂上把起外号的同学批评了,但是下课后,同学们喊绰号喊得更起劲了,我反倒从此在意了起来。”
还有一位网友说,小时候同学给他起绰号,他告诉老师了,但是老师觉得就是个玩笑,没有处理。这给他心理造成了阴影。
可见,到底怎么处理起绰号的问题,看似不是大事儿,但老师的做法确实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此,中教君看到一个老师的说法值得参考: 偶尔有同学因取绰号来告状,我首先判断是不是恶意的,如果是恶意的,有侮辱性的,那一定要制止起绰号的同学,用恰当的方式明确表达这是不对的。如果是难以判断善意还是恶意的绰号,那就要多方考量,从被起绰号孩子的心理感受出发,从起绰号孩子的品德教育出发,选择巧妙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争取让双方都不受伤害,甚至收获成长。
总之,在面对这件事儿的时候,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握好“度”,需要老师的智慧。
作为老师,这4点处理方式需要我们注意
对于取绰号的问题,有时候老师无意间的态度、引导,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作为老师,这些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定不能坐视不理
不要把给孩子取侮辱性绰号作为一件小事看待。
有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同学的恶意攻击、老师的不管不顾会让孩子变得更敏感脆弱,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
引导孩子取善意的绰号
福建省的何捷老师曾在文章中分享过一个好方法:
指导孩子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水浒传》中各个好汉的故事和他们的绰号,并试着结合自己的特色,给自己起一个响亮的绰号。
任务一出现,孩子们就忙开啦: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商量、交流,把自己的创意说出来让大家为自己出谋划策,为自己点评修改。
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谈感受,评价水浒人物,展示自己的新绰号,阐释绰号含义。
这样做,巧妙地解决孩子们互相取侮辱性绰号的问题。
调整孩子的心态,平常心看待绰号
杭州某小学的陈老师负责学校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去年,学校的老师专门针对这个起绰号的问题在学校做了调查。
老师让孩子把别人给自己起的绰号都写在了卡片上,在这些绰号里,有赞美性的,也有讽刺性的。如果孩子觉得这个绰号对他没有伤害,就可以上台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一个43个孩子的班级中,有一半的孩子被起过绰号。其中,大概有七八个孩子愿意和大家分享,对别人给自己起的绰号表示困扰的有五六个人。
很奇怪的是,同样是一个“小胖墩”的绰号,有同学愿意上台,有的同学却死死地把卡片攥在手里。同样被叫“女汉子”,有女生会觉得是因为自己能干,有的女生则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可爱”。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平常心看待绰号,调整自己的心态。
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想想如果是你被别人这样叫,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要告诉孩子,如果你不想被取这样的绰号,也请不要伤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