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浩歌中华

浩歌中华
160浩歌中华浩歌中华
我为祖国读诗
161浩歌中华我为祖国读诗
我为祖国代言
162浩歌中华我为祖国代言
悦读中华
178浩歌中华悦读中华

第十六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0.23    点击数:7721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哈哈哈!”

后来,少年学生周恩来变成了国家栋梁周总理,在一般人看来是显贵之极,荣耀之极,而对周恩来来说,则是他真正开始了生命的磨难、消耗与牺牲。我们任选一天工作日记,看看他的工作量。1974326日:

下午三时:起床;

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陪餐;

晚十时: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在七号楼办公;

中午十二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二时:休息。

这就是周恩来总理的工作节奏,一个不给自己留一点缓冲的节奏。

周恩来规定凡有重要事情,无论他是在盥洗室、办公室、会议上,还是在睡眠,都要随时报告。因为无时间吃饭,服务员经常只好把面糊冲在茶杯里送进会议室。已重病在身,还在接见外宾、谈判、汇报工作。很多人都记得他晚年坐在沙发上的那张著名的照片,枯瘦、憔悴,手上、脸上满是老年斑,唯留一缕安详的目光,真正已油尽灯枯,鞠躬尽瘁。

周恩来总理胸前始终只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徽章。少年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这个国家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根据语文教材和梁衡《爱国四章》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