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科学家——
50年代,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亲爱的祖国。随后,他在我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方面不断开拓,几十年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他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莫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又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进行火箭技术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员之一。
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是学界学界的权威、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学家与火箭技术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待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优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自己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做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他的父亲,他还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种盼望新中国强大的愿望,促使他上书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发展中国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一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0年10月中旬,在钱学森的亲自领导下,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制造成功了。11月5日上午9时,随着指挥所发出的点火命令,火光闪,惊雷吼,国产导弹呼啸着向90公里外的目标飞去。很快,落区传来报告: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当天下午,在基地的庆祝酒会上,聂荣臻元帅激动地举杯祝酒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
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程导弹试制出来,并发射成功。这以后,科技人员重新设计了具有更为先进系统的导弹,并于1965年发射成功。也就在这一年,我国原子弹小型化的工作也已完成。听到这一消息后,钱学森对聂帅说,利用改进的中程运载火箭,即可满足运载核弹头的要求。聂帅听后很高兴,表示同意这一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