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浩歌中华

浩歌中华
160浩歌中华浩歌中华
我为祖国读诗
161浩歌中华我为祖国读诗
我为祖国代言
162浩歌中华我为祖国代言
悦读中华
178浩歌中华悦读中华

第一篇 舌尖上的中国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0.23    点击数:8385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现在普遍承认的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 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精致而闻名于世。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之高超,令人惊叹。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还有聚食制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既简单经济,又很方便。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中华美食习俗又与传统的节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人们对美食都有不同的讲究。比如:
春节俗称新年,是我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除夕的饮食习俗各地不同,北方人除夕子时食用饺子,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也有视饺子似元宝,取“招财进宝”之意;南方人除夕多吃年糕和元宵,元宵即汤圆,也叫“团子”“圆子”,取“全家团圆”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产和生活“年年高”之意。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向来有吃青团的食俗。青团是用清明茶或艾叶、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蒸制而成,吃起来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主要为纪念杰出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传承不衰。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因中秋节的月饼与天象的圆月相像,象征着人间亲人团聚,人事和谐的祝愿,也称为“团圆节”。中秋这天,各地还有不同的饮食风俗,如中秋食田螺,因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鲜美。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中秋饮桂花蜜酒,中秋之夜,望月中丹桂,闻阵阵桂花香,成为一年一度的时令享受。